近日,从海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获悉,我所牵头完成的成果分别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其中“香蕉枯萎病抗病品种选育及综合防控体系构建与应用”获得科技进步特等奖,是我所迄今为止在海南省科学技术奖中斩获的最高等级奖项。
图1.获奖代表合影
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谢江辉研究员牵头完成的“香蕉枯萎病抗病品种选育及综合防控体系构建与应用”成果获得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该成果针对香蕉枯萎病防控这一世界性难题开展研究,建成我国最为完备的香蕉种质资源保存体系,解析了栽培蕉抗病性丧失的机制;创建高效诱变育种技术体系,育成5个抗枯萎病香蕉新品种,其中“宝岛蕉”为我国首个国家级审定抗病品种,占抗病品种种植面积的40%,破解了抗枯萎病香蕉品种缺乏的全球性难题;首创“五位一体”香蕉枯萎病综合防控体系,制定农业行业标准,枯萎病发病率控制在3%以下,实现香蕉枯萎病可防可控,近2年累计推广303万亩,新增产值52.10亿元。此外,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培训“一带一路”沿线78个国家957名技术人员,实现了我国从香蕉资源输入国向品种和技术输出国的转变,为全球香蕉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引领全球香蕉枯萎病防控科技创新。
图2.创建的“五位一体”香蕉枯萎病综合防控体系
胡伟研究员牵头完成的“木薯块根淀粉代谢及其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成果获得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该成果从木薯产业实际需求出发,针对直链淀粉合成关键基因及其调控机制不清、采后淀粉降解调控机制不明的科学问题进行了长达12年的深入研究,构建了木薯块根淀粉代谢的分子模型,揭示了木薯块根发育过程中决定直链淀粉合成的关键基因及其调控机制,首次发现了控制木薯采后淀粉降解的关键调控因子氯化钙、褪黑素和脱落酸,并阐明了木薯采后淀粉降解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代表性研究成果,在Molecu lar Plant、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7篇,他引次数高达746次,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件。研究推动了木薯精准设计育种和高质化利用,在热带作物遗传育种领域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木薯研究特色和优势,推动了木薯精准设计育种和高质化利用,实现了以理论创新促进产业应用,奠定了该领域国际领先地位。
图3.基于单体型基因组和转录组构建木薯淀粉代谢双等位基因分子模型
王颖副研究员牵头完成的“天然橡胶生物合成转录调控的分子机制”成果获得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该成果针对天然橡胶生物合成转录调控的分子机制不清的问题,取得了三个重要发现:发现WRKY、MYB、MADS-box、MYC、锌指蛋白类转录因子对HbSRPP、HbFPS1、hmg1、HRT2进行精细的转录调控;首次发现表观修饰参与调控天然橡胶生物合成,阐明了组蛋白脱乙酰化酶HbHDA3与HbWRKY14互作协同调控HbSRPP表达的分子机制;首次将14-3-3蛋白与锌指蛋白类转录因子的调控作用拓展到天然橡胶生物合成,阐明了HbGF14a 与HbRZFP1互作协同调控HRT2表达的分子机制。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13篇论文。得到New Phytologist、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等业界权威杂志的争相引用,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
图4.天然橡胶生物合成转录调控的分子机制
此外,生物所为第二完成单位,艾斌凌等为第2至第6完成人的“基于瞬时弹射式蒸汽爆破的香蕉茎秆组分分离与利用新技术”获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生物所为第三完成单位,郭志凯为第3完成人的“海南红树林来源真菌物种多样性及生物活性成分研究”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表1.我所及合作组织(专家)获2023年度海南省科学技术奖清单